販膚俗子

上映日期: 2022年7月7日 片長: | 104 分鐘 級別:
IIA
3.9
評分
21 讚好 5 影評
由突尼西亞新銳女導演卡茴華∙班∙哈尼亞自編自導、並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提名、被譽為最發人深省電影《販膚俗子》,將於7月7日香港上映。故事講述敘利亞年輕人森∙阿里因要逃離戰亂並期望往歐洲生活,衝動地接受了世界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在他的背上刺青,讓自己身體成為一年藝術品,卻引發從四面八方來的關注與壓力….
顯示更多 arrow-down
loading
影評
詳情
場次
X
Lv. 10
star 4.0
一套在處理同捕捉情感也佳的非主流難民片
我覺得套戲不俗,導演無論處理同執行也是佳,我喜歡她的敘事手法同鏡頭處理,他將一個看似簡單的難民故事拍得拍得有層次,我覺得她想藉這個故事來寫出自由同藝術之間的矛盾同衝突。這方面我覺得她的處理是上佳,可以精準去捕捉男主角因這個刺青而產生的情感變化。在技藝上,導演無論在鏡頭同場景設計也是好,她很懂以鏡子的折射來捕捉男主角情感,這方面我頗喜歡。而場景的設計也是幫到套戲很多。而其實套戲中,也有很多對藝術文化的批判同討論,例如藝術應否被資本主義所污染,應否對創作者尊重等。其實人體彩繪刺青藝術已經很久歷史,個人會偏好日式的刺青藝術,如這套中的卻不太喜歡。痴·影·夢·藝 X 的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kwunmovie/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kakaka電影吶喊區
Lv. 10
star 4.0
探討自由何價
#題材可塑性高且執行上不俗 電影取材自同類型事件,真人真事的電影總是比較有血有肉,彷彿觀眾們在大銀幕下所感受到的情感,無論是喜或悲也好,都有種為他人的遭遇而產生情緒的感覺,而導演今次更將一件極具爭議性的議題拍成電影,可塑性甚高,而且有執行上亦未有糟蹋了故事內容,有不俗的表演,加上本來大膽的題材,令作品昇華至上乘的質素。 電影的推進更是循序漸進,說實話跟隨著電影的節奏,在此先說明我未有看電影預告就入場,一開始我亦跟男主角一樣不認為把背給予藝術家作畫是一件羞恥的事,先勿論金錢上的瓜葛及出售的動機,能讓自己成為有名氣的藝術家手下的一件藝術品,在美學上我甚至有一種榮幸。而隨著劇情的走向,開始由一件單純的「藝術」上賦予上不同的「價值」,例如金錢、價格、擁有權,甚至演變成自由,而男主角亦開始洞悉到事情的不簡單,他的背所背負著的除了是一張Visa的出入境自由,更是將人物化的枷鎖。 成為「藝術品」,當然逃不過被拍賣及展視的對待,他亦不例外,他可能有幻想過自己成為了一流的藝術品後身段仍隨之上升,窮小子終於能一嚐魚子醬的鮮味,亦能在跟自己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館牆外擁有自己的大型海報,只可惜眾人所欣賞所珍惜的都只是他背上的皮膚,而不是拼命呼吸的活人。放他在拍賣會上,彷彿強迫他聽著一個又一個人對他的人生賦予上價錢,台上的他卻要正襟危坐地猜想著誰是自己新的主人。 這份心痛直接透過銀幕傳遞到觀眾心裡,說實話電影情節真的很簡單,但那份情感的強烈卻真的只是源於一個簡單的故事,將人類自由的枷鎖以這種形式呈現,這份揪心最可怕的地方是男主角目賭著整個過程,賠上自己的皮膚去換取「自由」,殊不知亦同樣地輸了「自由」。但映後的感覺雖然很強烈,未又未至於過份的慘情及怒憤,卻會令思緒在你腦海中不停暢遊,於我而言,實在是一套非常不錯的小品,電影只有兩間院線放映,同樣的一番說話,在大片淋漓的今天,我仍然會推薦大家給這一套小眾片一個機會,絕對值得入場。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faichingblowfilms 廢青吹戲台
Lv. 10
star 4.0
「自由」是個悖論
「你想要我的靈魂?」​「我想要你的背部。」​獲得自由的價格,只需付出一個背脊,你覺得划算嗎?​​今時今日,每天耳邊總會最少聽到一次「移民」,可能因為事業,或者前景堪憂而離鄉背井,到新地方生活,畢竟都是有錢就容易辦妥的事。但在《販膚俗子》裡的主角Sam Ali 而言,離開是逼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在火車上講錯「革命」字眼而被當作政治犯的Sam,被前衛的藝術家Jeffrey 相中,答應讓他重獲自由,但條件是Sam 要將自己背部讓Jeffrey 當作畫布,在背脊紋上申根簽證,成為一件人體展品。唔駛錢,一個背脊就可以讓自己逃離困境,邊個唔想?藝術家看上的不是Sam 的平庸外貌,而是他身上的各種無形標籤:敘利亞、難民、流亡者、政治犯… 這些都給予他創作靈感;於Sam 而言,「自由」從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想,變成從天而降的機緣,自由忽然間不需再用金錢量化,簽個名就得,在情在理都是一個無需多加思索就能做的決定。​​Sam 由身無分文搖身一變,成為了價值連城的活體藝術品,可算是擺脫了流亡的地獄。但免費得來的自由久而久之,參觀人士的目光、來自同鄉不同陣營的各種施壓,都為Sam 帶來了相當的壓力。要讚香港片名改得精妙,《販膚俗子》帶出的不只有「難民」議題,而是關於自由的悖論,亦回歸到「人」本身的哲學思考:Sam 既是一個人又是一件藝術品,當沒有了背脊這幅「畫布」的Sam ,變回一個普通敘利亞難民,一個「俗子」,他又值得你幾多注視?電影其中一幕觀感類近《方寸見人心》(The Square)設計的戲碼,正好就是創作者向現代社會對難民議題的取態,來了個一矢中的的拷問:所謂「關注難民」的上流人士,那些聲音有幾多只屬附庸風雅?有幾多是真正出於關切?之所以如此,《販膚俗子》與一般定義上的「難民電影」,不單更具原創性,立意也確實與別不同得多。​​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birdy ho
Lv. 8
star 3.5
輕鬆的自由,藝術,難民電影
題材都唔錯,導演可能想用輕鬆手去描寫自由,藝術和難民的問題。但在戲內表達有點像蜻蜓點水,點到即止有點唔到位。如用輕鬆手法都不過不失。但好像損失好題材發揮不到應有的反思和劇情。我喜歡便是最後是大團圓結局。
顯示更多 arrow-down
2  負評
0  回應
Kodamagrunt
Lv. 2
star 4.0
長評:探討自由卻不顯俗套矯情​
主角是敘利亞人,生來已缺乏自由的權利。他因一場原本浪漫的求婚被以言入罪,成為政治犯,唯有拋下女朋友逃離敘利亞到歐洲。主角成為難民後無法飛往別處尋找女友,在歐洲的生活更是頗為貧苦。後來因女友出嫁他人、金錢、出入境自由等種種原因,他決定出賣自己背部皮膚給一名藝術家,紋上VISA圖樣,成為一件展品。​​當中藝術家的發言很有意思(非原話):​在這個貨品流通的時代,我們可以很輕鬆買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品;然而難民比這些商品更難出入境,因此我藉這個紋身把人變成一件藝術品,一件可以自由穿梭不同國家的物品,重新賦予他自由。​​後來主角過上乘坐飛機到各地展出、天天住五星級酒店的生活。他一直抱有自由的靈魂,每天卻只能坐在美術館中供人觀賞,無法離開座位,無法與他人聊天(連長暗瘡的權利也沒有😂)。明明身價千萬,卻連看管他的保安都有權控制他。​​後來敘利亞難民人權組織開始在網上指責把難民物化,當作商品展示的行為,並找上了主角,打算為他打官司,然而主角一口回絕,認為自己並非victim。​​再後來主角被輾轉拍賣,完全被視作商品,連死亡都被當成物品損壞,套上重重保險和銀碼,終於決定放棄目前的「自由」換取另一種自由。​​電影結尾是個大反轉,雖然許多影評指轉折得太急,但個人認為當中想表達的訊息十分重要,令觀眾進一步思考真正的自由、身份的意義和藝術的價值,因此可以接受。此處就暫不劇透,留待各位自行欣賞。​​遺憾之處是,個人認為愛情線略為平凡,比重亦太大,時不時加插一大段在探討藝術、自由和人權的劇情線之間,有點冗長。​​整體而言,電影許多畫面都十分有藝術感,尤其是有關美術館的幾幕,色彩和光影都運用得很好。​​某些剪接和情節比較抽象,電影前半部分節奏亦較慢,初次接觸這類電影的人可能不太習慣。但主角性格本身挺調皮,不時會做出些幼稚好笑的行為,因此整體氣氛並不沉重。​​即使是探討自由人權這類爛大街的題材,仍完全不顯俗套,亦沒有把主角塑造成自怨自艾、人生失意的悲情人物,值得一看。亦十分明白為什麼它會被提名為奥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歡迎Follow instagram @kodamagrunt 查看更多影評: https://instagram.com/kodamagrunt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私隱政策
使用條款
免責條款
36ad9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