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前衛電影節大台階放映節目: 觸碰之間 (M+ Cinema Programmes)

上映日期: 2024年5月30日 片長: | 238 分鐘 級別:
TBC
- -
評分
3 讚好 0 影評
該節目帶來九部視身體為欲望、暴力和解放場域的作品。如斯概念透過一幕幕在私人和公共領域的獨立表演活現眼前。這些表演受到如觀眾窺視目光等外力的挑戰和干擾,從而質疑在社會範疇內的身體自主權。我們所擁有和支配的身體,始終在親密與疏離、接近與遠隔、外界與自我的看法之間拉扯不定、糾纏不清。 鮑藹倫的《手套》(1985)透過一雙神秘的手術手套,對「觸摸」展開感性詮釋。在蔣志的《飛吧,飛吧》(1997)中,一隻手在狹小的公寓內「飛翔」,暗示自由可以逃脫物理現實,透過想像來實現。莫娜 · 哈透姆的《距離有多遠》(1985)透過閱讀母女間的書信交流,思考距離的影響。小野洋子的《切片》(1964)記錄了她傳奇的行為藝術。藝術家坐在舞台上,任由觀眾剪碎她身上的衣服,慢慢揭開其脆弱、卻又頑強自信的裸體。美娜蒂蘇瑤丹姆的《Exergie - 黃油舞》(2000)展示了她在牛油上起舞的過程,不斷跌倒又站起,她執着地表演,以舞訴說何為堅韌。在徐震的《彩虹》(1998)中,片中呈現一個被反覆拍打的裸背,觀眾僅透過聲音和視覺目睹不斷累積的瘀痕。納里尼 · 馬拉尼的《潘妮洛普》(2012)以超現實動畫呈現投射在她身上奇形怪狀的多手多腳生物和眼睛,然後被她擊去的過程,藉此向這位希臘皇后周而復始的編織行為致敬。張怡的《噴泉》(1998)引用了希臘神話人物納西瑟斯的故事,她在鏡前顧影自戀,反思女性自我表述和身體認知的主題。節目最後以鮑藹倫的《藍》(1989)作結,以經過錄像處理的戰爭影像,和一位女子在自己的影子前跳舞的情景,喚起古往今來無數的情感創傷。
顯示更多 arrow-down
影評
詳情
場次

簡介

該節目帶來九部視身體為欲望、暴力和解放場域的作品。如斯概念透過一幕幕在私人和公共領域的獨立表演活現眼前。這些表演受到如觀眾窺視目光等外力的挑戰和干擾,從而質疑在社會範疇內的身體自主權。我們所擁有和支配的身體,始終在親密與疏離、接近與遠隔、外界與自我的看法之間拉扯不定、糾纏不清。 鮑藹倫的《手套》(1985)透過一雙神秘的手術手套,對「觸摸」展開感性詮釋。在蔣志的《飛吧,飛吧》(1997)中,一隻手在狹小的公寓內「飛翔」,暗示自由可以逃脫物理現實,透過想像來實現。莫娜 · 哈透姆的《距離有多遠》(1985)透過閱讀母女間的書信交流,思考距離的影響。小野洋子的《切片》(1964)記錄了她傳奇的行為藝術。藝術家坐在舞台上,任由觀眾剪碎她身上的衣服,慢慢揭開其脆弱、卻又頑強自信的裸體。美娜蒂蘇瑤丹姆的《Exergie - 黃油舞》(2000)展示了她在牛油上起舞的過程,不斷跌倒又站起,她執着地表演,以舞訴說何為堅韌。在徐震的《彩虹》(1998)中,片中呈現一個被反覆拍打的裸背,觀眾僅透過聲音和視覺目睹不斷累積的瘀痕。納里尼 · 馬拉尼的《潘妮洛普》(2012)以超現實動畫呈現投射在她身上奇形怪狀的多手多腳生物和眼睛,然後被她擊去的過程,藉此向這位希臘皇后周而復始的編織行為致敬。張怡的《噴泉》(1998)引用了希臘神話人物納西瑟斯的故事,她在鏡前顧影自戀,反思女性自我表述和身體認知的主題。節目最後以鮑藹倫的《藍》(1989)作結,以經過錄像處理的戰爭影像,和一位女子在自己的影子前跳舞的情景,喚起古往今來無數的情感創傷。
顯示更多 arrow-down

語言

多種語言

導演及演員

查看所有

多位

私隱政策
使用條款
免責條款
f139a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