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

上映日期: 2025年2月20日 片長: | 141 分鐘 級別:
IIA
4.2
評分
104 讚好 10 影評
萬人迷甜茶添麥菲查洛美自彈自唱,神級演繹樂壇不朽傳奇歌手戴倫。《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A Complete Unknown)以60年代初期具有影響力的紐約音樂圈為背景,講述19歲明尼蘇達州音樂人卜戴倫(添麥菲查洛美 飾)由寂寂無名的年輕小伙子,在紐約作為民謠歌手迅速崛起,登上演唱舞台及流行曲排行榜榜首的故事,他的歌曲和神秘色彩引起全球轟動,1965年在紐波特民謠音樂節上帶來了突破與震撼性的經典搖滾演出。《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將於2025年大銀幕獻映。
顯示更多 arrow-down
loading
影評
詳情
場次
X
Lv. 10
star 4.0
一套執行同演繹也是出色奧斯卡級人物傳記片
個人覺得套戲出色,我會講,今次甜茶的演繹的確令人另眼相看,好能擺脫以往的嫰,開始浸出有戲味的演繹。講真,他今次演卜,難度無疑是好高,但他卻可駕馭到,他的真是演出來,而不是純粹模仿,這樣無疑是令套戲產生出亮點,在好多需要細緻情感位的處理上,他也是處理得得心應手、柔韌有餘好有味道,而他唱功技巧也是高。而導演在故事舖排,角色塑造等的處理,也是好亮麗,好多位,他也是舖得靚同有層次,不是純粹表面地去講他。痴·影·夢·藝 X 的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kwunmovie/
顯示更多 arrow-down
1  負評
0  回應
劇透閒人
Lv. 10
star 5.0
文窮而後工 亂世出詩人
好好睇,見返一班老友Bob Dylan、Joan Baez、Johnny Cash⋯⋯闔埋眼,盡是耳熟能詳嘅好歌和老歌。故事唔係自傳,只記載Bob Dylan 1961-65一段發跡史,最有火花嘅係1965年佢由民歌詩人變成搖滾詩人,受到粉絲和民歌老手指責為「叛徒」,但佢我行我素,天生做人愛自由,得到同樣反叛嘅Johnny Cash嘅欣賞,亦令到Joan Baez又愛又恨,討厭佢不近人情,但愛慕佢創新靈感泉湧嘅天分!離場時,我朋友話電影雖然好睇但主題唔鮮明,於是我解釋那是混亂嘅時代,正值冷戰高峰期,美國內部以清除蘇聯間諜為名,大肆迫害左翼人士,種族歧視嚴重,黑白人關係緊張,接著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美國內外交困,年青人有感生命朝不保夕,於是連戲中嘅Bob Dylan都聲稱「有一日過一日」,及時行樂,男女關係隨便,一時衝動,見啱就上床,嬉皮士流行整個美國甚至世界,積極啲嘅就如Sylvie Russo(Bob第一個同居女友)參加平權示威,或者如Joan Baez到處唱反戰(越戰)歌曲控訴社會不公不義⋯⋯既然年青人隨時被迫上戰場去送死,外間強加在佢哋膊頭上嘅負擔太重了,最渴望嘅必然係自由,於是背起結他離鄉別井,唱自己喜歡嘅歌,歌詞盡是不滿一切一切嘅心聲,和中古時代嘅吟遊詩人差唔多,見步行步,都唔知自己想去邊亦唔去想,有人賞識和打賞就停一停,但世界隨著時日過去只是「改變」,誠如Bob喺戲中所講,change只係change,唔一定係「變好」,於是心中壓抑變成憤怒,一枝木結他一個口琴都唔夠澎湃唔足以宣洩對世風日下嘅不滿,於是改用電結他、heavy metal、喧嘩噪音⋯⋯大聲竭力地控訴,所以我朋友覺得電影「混亂」是正確的感受,因為那個混亂嘅時代合該生出混亂嘅新世代!前景混濁,看不到前路,如何確定目標呢?先是一聲嘆息,吐出最後一口煙,丟掉煙蒂,然後含著口琴,手指彈動結他🎸弦線,最後唱出動人心弦引起共鳴嘅亂世情懷!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責任影評
Lv. 10
star 4.0
感受藝術家嘅自我、偏執同隨性
入場前只知Bob Dylan其名,但對其人同音樂不太認識。本片為傳記電影,描述Bob由未成名到成名後一段年青故事,全片起伏不大,但製作不俗,甜茶演出亦唔錯。片中甜茶又彈又吹又唱,唔知係咪真係咁多才多藝,還是係特效。😅本片係一套要靜心去欣賞、去感受一下藝術家脾氣嘅電影。
顯示更多 arrow-down
2  負評
4  回應
大葦
Lv. 10
star 4.0
Bob至今仍健在,仍然係好多人偶像
本片講搖滾詩人卜戴倫Bob Dylan 由1961 -1965年間的故事,61年Bob只有19歲,熱愛音樂,孭住個吉他由明尼蘇達州來到紐約,親身去見當時住在醫院,極有名聲嘅民歌唱作人胡廸吉非Woody Guthrie ,更遇到活躍音樂人彼得史格Pete Seeger,後來吉非更送個口琴畀卜,卜亦在演唱會上口琴吉他並用。僅僅5年光景,卜由寂寂無名小子變成天王巨星,當然歸功於他的天賦歌喉與及不斷的創作力,令聴眾如痴如醉。大家都好熟悉的Blowing in the wind 就係卜的作品。男主角Bob Dylan 由靚仔添莫菲查洛美Timothee Chalamet 飾演,今年只29歲,年紀輕輕已入演藝圈,他可能憑本片入圍競逐今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本片亦極可能獲得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順便一提,卜戴倫在201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係歷來唯一音樂唱作人得此殊榮,卜本人仍健在,今年83歲。
顯示更多 arrow-down
0  負評
0  回應
Kurtis
Lv. 10
star 3.5
噓聲四起更要駁電照唱
今次有甜茶來演B.D.他。他的歌詞有號召力穿透人心,回到音樂還可以改變世界的時代。忠於自己想要的音樂也不是件易事。非粉絲可能要多點耐性,或難像戲中觀眾如此陶醉。劇情比較散漫平緩,實在太多未知徐徐探究這個流行/民運代表。Bob Dylan正如副題所講,有種冷漠如謎又略為自私,但又滲出討厭的魅力。跟戲名一樣看畢還是對這個男歌手無多大識認。歌曲亦不算太悅耳其實,畢竟Bob長處於創作非聲喉,跟其他歌手對唱就更明顯感到差別。黑長髮的第二任女朋友Joan。兩人熱愛音樂,互望彈唱在台上只有對方。甜蜜過後,他跟女友爭執之中,似乎略為瞭解他的過去,但又無多大明言Dylan他的突然成功。雖然「他是誰」有簡單敍述,男主角甚至自己純唱經歷,再加標誌的口琴點綴。簽約之後卻還是唱別人的舊歌來出新唱片,沒有一首是自己創作的。之後就跟唱片公司反抗,盡顯其叛逆又想要新鮮事物!他不甘心做一個民俗音樂,但粉絲又抗拒他去轉變曲風。選擇照變不理對事業負面影響。他就真的忠於自己唱自己所唱。突然間就出現在病院裏為Woody即興吉他唱彈,自推給伯樂不過就無講到之前的經歷。整個生涯最不能不提應該是:在音樂節上被人拋擲厭棄亦繼續高唱。即便傳統與電結他的爭議聲中,最後又無奈地唱首別人想他唱的歌。但是該場景又好似平淡不夠衝突。大致知道當時政治情況從電台之中,但是音樂跟當時六七十年代又水過鴨背。反而黑白電視播住提心吊膽的國家情況。
顯示更多 arrow-down
3  負評
0  回應
Alvin Tsang
Lv. 10
star 4.0
誰也動搖不了反叛天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名音樂人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那就是美國民謠歌手Bob Dylan。以反叛的形象和曲風多變聞名的他,音樂路上都是向主流挑戰,James Mangold的《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就拍下這位傳奇的成名之路,包括了他標誌性的「插電」爭議。Bob Dylan叛逆的形象深入民心,而當交給「甜茶」Timothée Chalamet飾演Bob Dylan時,他亦幸不辱命,把Bob Dylan不甘屈服主流、我行我素的個性演活了。這部電影無論是演出、劇本抑或音樂,都會帶給觀眾一連串具時代感的享受。Bob Dylan以傳統的美國民謠起家,但從電影的敍事角度看,他與主流早已處於對立面。電影以他前去探訪他的偶像Woody Guthrie(Scoot McNairy 飾)為開端,在酒吧聽到其他音樂人談論別人非主流的音樂時,坐在另一旁的他明顯對他們的批評不感認同。到醫院探望Woody Guthrie時,他遇上剛剛因音樂和政治原因而上庭的民權民謠歌手Pete Steeger(Edward Norton 飾),他即席的演奏得到兩位前輩賞識,打開了他的音樂之路。這一連串的相遇都符合Bob與主流保持距離的創作風格和個性,只有同是不被廣泛認同的人聚在一起,才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而Bob Dylan的叛逆音樂風格都對應他的時代,電影多次以新聞片段強調60年代的背景,當中提到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古巴導彈危機、黑人平權運動等都是美國戰後動盪年代的象徵,這間接成為Bob創作的養分,那種反主流和宣洩的風格都很切合那個年代的人批評社會的作風。連Bob歌曲的出現位都巧妙呼應新聞或角色推進的轉變,就是體現這位音樂家如何用作品說話。還有一個把Bob的叛逆和反主流生活體現的是電影的感情線。他在一次演出中結識了Sylvie Russo(Elle Fanning 飾),對方欣賞他的音樂,但難以長期忍受他漫不經心的生活作風。同時,Bob又與同是民謠歌手的Joan Baez(Monica Barbaro 飾)發生關係。縱觀這段三角戀,其實敍述得有點鬆散,這樣可能是要表現Bob的作風就是連生活大小事的處理都堅拒過於循規蹈矩,以免被刻板拖累,關係上的著墨和分佈不太吸引和有時出現混亂,尤其與Joan Baez的感情太曖昧和若即若離。然而,在他第一次參加Newport Folk Festival時與Joan合唱〈The Times They are A-Chanin’〉時把三人關係的狀況刻劃得很妙。一曲表達人事變遷,台上兩人深情合唱,台下的伴侶自知感情已成過去。後段的故事集中講述Bob成名後變本加厲的叛逆和主流壓力如何影響他的處事和心態。主流的音樂人開始指責Bob加入搖滾變革的歌曲猶如噪音,而Bob又很抗拒音樂節和各大演出單位只想他唱成名作〈Blowin’ in the World〉。1965年Newport Folk Festival中Bob唱〈Maggie’s Farm〉的場面就是音樂歷史中著名的插電爭議,把Bob的反抗意識推到最高。這部分見到Bob由以當時不被接受的樂隊音樂和搖滾曲風激烈反抗主流,唱時我行我素,不怕旁人眼光,卻在喝倒采後無奈以傳統民謠打圓場,表現叛逆時代都會有被主流促使妥協的失落。最後,Bob與眾人關係大不如前,把口琴還給偶像Woody後騎電單車繼續獨行,一代音樂巨人始終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從電影成品和導演的調度看,Bob Dylan之所以走到插電爭議不是一朝一夕,時代背景、一代音樂人的口味保守和Bob早已有的雄心都是一步一步推到當日的音樂分水嶺。見過有觀眾認為電影未有表現Bob Dylan對音樂史的影響在何,但筆者認為電影更多的是想以Bob Dylan的音樂路變遷去體現天才與俗世是從來難以完全融洽,當日的破格被世人視作叛離主流,後來證明是一個傳奇的育成,只是代價是舊有生活的美好被賠上了。電影大量採用Bob Dylan的名曲推進劇情,歌曲從何時出現不但是這位巨星音樂路的濃縮史,還是輔助劇本道出Bob心路歷程的轉變。歌曲出現的頻率算頻密,而且由甜茶親口演唱,讓觀眾更進一步見識到這位新生代荷里活演員演而優則唱的才能,並享受到一代歌王音樂的快感,音響和配樂的調配傑出。事實上,甜茶都把Bob Dylan叛逆、對感情漫不經心和我行我素的個性演得合宜,略嫌受劇本影響下,角色有點直線走向,考驗他的衝突位都不夠讓他的角色情感變化更豐富,但甜茶的表現已經超額完成了。《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把Bob Dylan重新介紹給這一代的觀眾,一個傳奇如何由寂寂無名到聲名大大噪,再從爭議中對抗出影響音樂史的成就,無人可以動搖到這名天才的陵角,卻要接受他帶來的音樂資產,就如《南海十三郎》中有一段對天才性格的概括:「天才是永遠不會與世俗妥協的。」。IG: alvin_movieview
顯示更多 arrow-down
1  負評
0  回應
私隱政策
使用條款
免責條款
765e9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