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網際網路的誕生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但即便是像比爾蓋茨這樣的科技大師也差點錯過了它的革命性。網路擴張,名人潘蜜拉安德森和湯米李被偷的性愛錄影帶將對網際網路的使用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人們忽視了對網路黑暗面的警告。在網際網路泡沫中,急於投資會帶來大贏家和更大的輸家。
隨著一些聲音在電視廣播中說出真相,新的美國出現了,這引發了爭議。《歡樂單身派對》收視率很高,但卻被指責過於猶太化。《新鮮王子妙事多》 被譽為電視圈的王室,但一些人認為它並不能代表美國黑人的現實。同性戀權利成為由艾倫狄珍妮主導的戰場,但對一些人來說,事情發展得太快了。
90年代早期,嬰兒潮一代——X世代——正面臨身分危機。一場革命正在醞釀,西雅圖的一家小咖啡店星巴克將X一代送到了他們的樂土;一支名為超脫樂團的新樂隊是他們的精神領袖;矽谷的救世主從荒野中走來,用未來的科技產品武裝新一代。
愛滋病危機迫使美國開誠佈公地談論性問題。隨著這道閘門的打開,色情業進入了主流。福音派基督徒發起了一場名為「真愛要等待」的全國性禁慾運動,而總統發現自己捲入了十年來最大的性醜聞。隨之而來的媒體狂潮不僅激發了公眾對性的興趣,也改變了美國人對總統的看法。
蘇聯解體後,美國沒有了真正的敵人。網際網路助長的反政府陰謀填補了這一真空,使不信任達到新的高度。聯邦調查局對威科的圍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這激發了美國本土最大的恐怖行動:奧克拉荷馬市爆炸案。美國舔舐傷口時,基地組織正在低調發展。
在90年代,新一代在前進;隨著嬰兒潮一代成年並掌權,他們徹底改變了政治、流行文化和衰老。這是不想長大的一代。整形手術大受歡迎。,,瑪丹娜重新創造了體育場巡迴演出,並發明了一種新的現象——全方位明星。儘管醜聞纏身,比爾柯林頓還是掌權了。
回顧90年代,對名人、醜聞和八卦的迷戀成為了危險的痴迷。新頻道、雜誌和網站的爆炸性增長創造了對內容的空前渴求,任何事情都可以報道。隨着媒體深入挖掘公眾人物的私生活,狗仔隊跟蹤名人的一舉一動,悲劇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90年代是現實生活被電視接管的時代。實境節目的誕生模糊了事實與虛構的界限,新聞變成了娛樂,日常生活就像一場戲劇。從羅德尼金被殘酷毆打到洛杉磯騷亂的生猛暴力,以及O.J.辛普森審判的名人馬戲團,每個故事的每一刻都在電視觀眾面前實時展開。
在90年代,美國成為了一個渴望醜聞的國家。羅許林博和霍華史登這樣的主持人掌控著廣播電台,甚至進入了政治舞台。電視上,《傑瑞史賓格秀》讓普通人將最離譜的私人故事公之於眾。小報時代將安娜妮可史密斯創造成新的明星,但最終也會毀了她。
隨着90年代科技的進步,幻想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在這個世界中,戰爭像電子遊戲一樣,而電子遊戲像戰爭一樣,似乎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區別。但是,當荷里活利用神一般的創造力量,建立新的世界和孕育新的野獸時,現實將永遠不會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