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expand_less expand_more

即日 / 預售
不日上映
特備節目

系列

戲院

線上看

新聞及評論

關於我們

FAQ

廣告查詢

menu
MOVIE6 影評

《玩轉腦朋友》期特已久!PIXAR帶你認識腦朋友

(先話說在頭,這套電影實在太出色了,覺得自己怎樣寫也不夠好。。!!)

由第一次看到trailer 時(應該有好幾個月前),就已經好期待這電影!!

Inside Out 講的是人的情緒,回憶,性格。這電影帶我們一起走入11歲女孩 Riley 的腦袋中,去認識每個人都擁有的情緒朋友,分別是 Joy (喜樂)Sadness (悲傷)Anger (憤怒)Fear (恐懼), Disgust (厭惡)。一直以來,Joy 都把 Riley 的情緒和回憶掌管得很好,令她有很多充滿快樂的片段,擁有樂觀友善的性格;直至 Riley 跟父母搬到陌生的三藩市,當 Riley 最需要穩定的情緒去適應新環境時,Joy Sadness 竟然迷失了在腦海裡面,只剩下 Fear, Disgust & Anger 去控制 Riley 的情緒,弄出一堆又一堆問題。Joy Sadness 要努力在一切被完全破壞前回到情緒總部。。

情緒,從來都好像一樣很抽象的名詞。這是第一次有電影可以將人的情緒(Emotion) 用影像的方式表達出來。撇開深奧的學術討論,這電影最基本使觀眾了解到,原來人的腦袋中,是載著不同的情緒;當你經歷不同的事時,它們就在背後影響著你那刻的感受,繼而影響了你往後對這段回憶的印象,就像 Joy 好緊張那些 Core Memory 記憶球--某段回憶對你來說是快樂的,那因為喜樂在那一刻主管了你的情緒,於是你特別留心快樂的那部份;相反,被悲傷充斥著的人,就會像 sadness 一樣,只想到事件負面的一面,從而影響你那段回憶的感受(就像被 Sadness 碰過的 Core Memory 都變藍色一樣)-- Memory is always biased。而人的性格和跟世界的互動,就是靠著這些一件又一件帶有不同情緒的記憶所建立起來,像齒輪一樣互相牽動著。

電影內的5種情緒當中,感覺好像只有 Joy 是正面的,其他都是比較負面的情緒,又好像會令 Riley 帶來麻煩,特別是 Sadness ,那為什麼還要保留它們? Inside Out  非常出色及聰明地用這個故事去告訴大家--每一個情緒都有它的用處,只要你接納它,適當地讓它露面一下,是無傷大雅的事,甚至可能對你跟別人的關係有正面的作用--這剛好就在面臨青春期的 Riley 將要面對的事。隨著 Riley 年紀的增長,她的記憶球的情緒顏色亦變得不再單一,悲傷和喜樂能夠共存在同一件事上,試回想一下,自己又是否有同樣的轉變?

其實這電影還交代到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潛意識,例如怎樣去理解別人的眉頭眼額(爸媽跟 Riley 吃晚飯那段),例如記憶, 例如睡眠周期, 例如想像等等. Pixar 用了遊樂園的手法帶大家遊覽了我們複雜的腦袋, 著實有趣!

除了科學理論, 這電影也有令人鼻子一酸的情節. 我個人來說最深刻的就是 Ping Pong 消失於堆填區那幕. 我們常常以為, 所有事情都總會記得; 但事實是, 在我們不斷製造新回憶之時, 也有很多回憶被忘掉, 不管當時的你對這一幕有多珍重,

回憶如是, 人生亦如是. 長大就是一個 gain & loss 的過程, 快樂有時, 哀傷也有時; Sadness 偶爾出來探訪你一下時,不用害怕它逃避它,好好認識你這位情緒朋友,以及你其他的每一個情緒朋友,也許你對自己會有全新的體會呢!

10/10

文:mindizz

My blog: http://itzjustthecover.blogspot.hk/

Facebook page: Lets Movies